今天是:

学生活动

学生活动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生活动 >> 正文

暑期社会实践|湿地生态与盐韵文脉的交响:水韵青芒实践团沧州南大港与双博物馆的地域文化解码实践——南大港湿地调研篇

发布日期:2025-07-25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,m88水韵青芒实践团于7月24日在南大港湿地开展了一场以 “守护京津冀绿肺——南大港湿地生态保护宣传实践”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。本次实践由m88党总支书记、学管副院长尹钧带队指导,深入湿地一线,通过科技赋能、科普宣传、深度调研等多种形式,为南大港湿地的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。

南大港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中,水质与土壤监测借助科技手段高效推进。水质检测在核心区与缓冲区科学布设25个监测节点进行采样,水样经三部分分置处理后,精准检测pH值、溶解氧等12项关键指标。土壤监测通过墒情仪实时追踪湿度、盐度等核心数据,同步结合栈道监测断面信息。这些实时监测数据及调研成果,既能为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精准指引,又可支撑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。结合芦苇群落退化等生态现象,还能分析相关因素影响权重,为保护策略制定筑牢科学根基。

南大港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是生态调研核心。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关键节点,这里已记录271种鸟类。调研观察组提前学习鸟类图鉴,用望远镜、相机等工具,重点观察候鸟种类、栖息状态和群落变化,记录其活动区域、觅食行为和迁徙规律。同时,结合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成效,分析鸟类栖息地改善情况,为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度和保护措施有效性提供依据,助力守护京津冀地区鸟类多样性核心承载区。

此次南大港湿地实践,水韵青芒实践团以科技为笔、调研为墨,在水质监测中筑牢数据防线,于鸟类观测里读懂生态脉动,不仅记录下生态保护的鲜活答卷,更将绿色理念融入实践行囊。这份始于湿地的守护,终将化作延续生态之美的长久力量。


终审:党委宣传部
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