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学生活动

学生活动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生活动 >> 正文

暑期社会实践|湿地生态与盐韵文脉的交响:水韵青芒实践团沧州南大港与双博物馆的地域文化解码实践——双博物馆文化调研篇

发布日期:2025-07-26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为探秘盐史长河,感悟黄骅“因海而生”的文明密码,2025年7月25日,m88水韵青芒实践团走进河北海盐博物馆与黄骅市博物馆,以“解码盐史文明,探寻海洋馈赠”为主题,开启了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实践调研。本次实践由m88党总支书记、学管副院长尹钧带队指导,既追溯了盐业发展的千年脉络,更读懂了黄骅人“因海而生、向海而兴”的生存智慧。

在河北海盐博物馆,实践队员沿“华夏盐踪”展厅时光长廊调研盐业文明轨迹。展厅内,从新石器时代煮盐陶器到明清盐引文书,文物串联起4000年盐业史。团队成员重点关注黄骅所在的长芦盐区,通过“滩晒法”复原场景等,了解到黄骅自西周起为重要产盐地,海盐远销中原,明清年产量占全国1/4,是“国赋所寄”。对比各朝代盐政后,成员们认识到:盐不仅是“百味之祖”,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“隐形力量”。

转至黄骅市博物馆,成员们关注当地与海洋的共生关系。“海丰镇遗址”展区的北宋定窑白瓷、波斯琉璃器,印证黄骅依托海盐贸易成为“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”,形成“以盐兴港、以港兴市”格局。“海洋生物标本展”“民俗文化展”呈现当代生活图景,渔民渔具、盐民灶屋复原场景及老照片,记录“赶海拾贝、晒盐养家”日常。“海盐与现代产业”展区展示其从传统制盐向海洋化工等转型,80%支柱产业仍与海洋相关,延续千年的“海洋基因”是“因海而生”的生动注脚。

通过此次实践,团队成员深切感悟到:盐,是黄骅与海洋对话的最初语言。而“因海而生”的智慧,早已从先民的生存技能,沉淀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。正如那句感悟所言:“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,都不是冰冷的展品,而是海洋与人类共同书写的千年史诗。”


终审:党委宣传部


Baidu
sogou